【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新川移民村的幸福蝶變》系列報道之二 —— 黨建引領 走好現代農業發展之路


近年來,賓川縣雞足山鎮新川村堅持“黨建引領、組織帶動、基地發力、群眾受益”的原則,大力實施“黨總支+龍頭企業+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逐漸盤活村集體資源,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因地制宜不斷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這天,在新川村的高原特色水果種植基地里,村委會一行人正與基地負責人一起查看了解葡萄樹苗的長勢情況。


新川村在產業發展進程中,緊盯“搬得來、穩得住、能致富”的目標,突出黨建引領,切實加強農業科技知識的推廣普及,因地制宜不斷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著力打造一流的“綠色食品牌”,形成了以葡萄、柑桔和石榴等長效經濟作物為主,豌豆、青筍、玉米等短效作物為輔“長短結合、以短養長”的特色產業發展模式,全村高原特色產業占耕地總面積的98%,種植水果2600多畝,年產值達4000多萬元。截至2022年,共實施產業發展后扶項目13件,投入資金2175.54萬元,引進優質龍頭企業,先后建成石榴種植基地100畝、打造高原特色水果基地168畝。成立川盛肉牛養殖專業合作社,發展社員67戶,年出欄肉牛150頭以上,年產值達600萬元。


雞足山鎮新川村群眾

李朝偉


農科站的工作人員會進行指導、培訓,大家的種植技能也大大的提高了。村里的農戶種植葡萄能夠收入五六萬元,我也想通過學習準備今年種葡萄。


雞足山鎮新川村委會黨總支書記

茶學劍


自啟動實施兩個村的集體經濟項目以后,不斷壯大了新川村委會的村集體經濟項目、收入,同時讓閑散勞動力得到了就業保障。經過多方面的科技培訓,不斷提高了村民的葡萄種植技能水平,使村民的經濟收入得到了提高。


自2009年新川村委會組建以來,農村經濟總收入從1112萬元增長到6862萬元,增長6.2倍;農民人均純收入從2199元增長到19096元,增長8.6倍。全村141戶建檔立卡貧困戶555人全部如期脫貧,村集體經濟年收入突破10萬元,幸福新川建設有“顏值”更有內涵,讓各族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更足了。


賓川縣搬遷安置辦公室主任

黃志宇


為破解產業發展的難題,我們依托賓川縣產業發展優勢,打造好“綠色食品牌”。先后實施了優質水果產業示范基地建設、產業發展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移民科技培訓等項目。下一步,準備推出小額貼息貸款項目,支持移民區產業發展,逐步改善移民群眾生產條件,促進移民增收。


圖文/張鑌 高順文

編輯/王靜紅

責編/李丹

審核/朱曉天

終審/楊鳳云 吳洪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