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川時訊•文化周刊】媽媽的瓶瓶罐罐

媽媽的瓶瓶罐罐

         ?·袁信莉·?


我的家鄉大理是全國唯一的白族自治州,白族人口占全州總人口的34.3%,在改革開放以前,大理白族地區“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農耕文化思想占據主要地位,大多數白族婦女在相夫教子、勞作之余都會腌制各種美食。我的媽媽也是一名典型白族農村婦女,她勤勞、善良、賢惠、心靈手巧。

媽媽從初為人婦、初為人母就跟奶奶學了腌制各種美食的巧手藝,幾十年下來,積攢了許多高矮胖瘦、大小不一、五顏六色的瓶瓶罐罐。媽媽的瓶瓶罐罐可不是美女小姐姐們梳妝臺前大大小小的五顏六色的化妝品瓶瓶罐罐,而是裝有腌菜、醬菜、腌鹵腐、腌生、泡菜、糟辣椒、豆瓣醬、腌蘿卜條、酸豆、醬貢菜等各種美味腌制品的瓶瓶罐罐?!肮苤懈Q豹,可見一斑”,從媽媽的瓶瓶罐罐里可以看出媽媽的心靈手巧和善于持家。媽媽瓶瓶罐罐里的腌制美食讓她的兒女們度過了清貧而又快樂的童年時代、高傲卻又思家的青年時代和富足而又戀家的中年時代。

在我的貧窮童年時代,水果、糖果、糕點等對農村娃而言是奢侈品,可望而不可及,只能以腌菜、鹵腐、豆瓣醬、泡菜等腌制品充當零食來解饞?!霸俑F也不能窮了孩子的那張小嘴”,勤勞的媽媽到了冬天,總會想方設法多多地腌制腌菜、醬辣椒、腌蘿卜干、腌生等腌制品,在物質貧乏的年代既可以在餐桌上當主菜吃,也可在沒有零食吃的情況下,用腌制品充當零食讓我們兄妹們解饞。

在高傲卻又思家的青年讀書美好時光里,家里的經濟條件已經比童年時代好了許多,擺脫了饑餓,豐衣足食,或近或遠在外求學,雖然心高氣傲,在美食面前卻也是凡夫俗子一個而已,仍舊擺脫不了媽媽的有溫度的瓶瓶罐罐的想念,每學期放假后回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迫不及待的挑一碗媽媽腌制的腌菜、鹵腐或泡辣椒拌飯吃,酸的入味、辣的可口,香入心脾,爽口爽心,吃出了一身熱汗,吃出了媽媽的味道。而在開學前,媽媽總是為我準備好方便攜帶的小罐鹵腐、本地特產韭菜腌菜、腌蘿卜干、豆豉、泡菜等,滿滿地將老母親對女兒的愛悄無聲息地捎在她的瓶瓶罐罐里,讓我帶到求學的地方陪伴她心愛的女兒,在吃飯時一解鄉愁。

在富足而又戀家的中年時代,無論在鄉鎮或縣城上班,媽媽總是念叨“大也是家,小也是個家,家里有些醬食才像個家的樣子?!泵糠昊丶?,媽媽總是將小瓶大罐的腌制品收拾給我,于是我小家廚房的置物架上裝滿了媽媽腌制的大大小小的腌制品瓶瓶罐罐,小小的廚房充滿了人間最具親情的人間煙火味,吃的時候隨手拿來,方便至極。爸爸總是樂呵呵逗媽媽:像你這種連腌制品、辣椒、蔥蔥、香菜等佐料都收拾給你女兒帶回家,純屬自產自銷,你不怕給女兒所在地方農貿市場的賣腌制品等佐料商和菜販子們搞“下崗”掉呢,直把媽媽逗得眉開眼笑。

媽媽的瓶瓶罐罐裝腌制品裝了一罐又一罐、裝了一年又一年,把裝在瓶瓶罐罐里的母愛年復一年一直延續至今,到現在已經有半個世紀之余,媽媽現在已經是70多歲的老人,但身體健康,性格豁達開朗,愛笑,依然一如既往地腌制各種各樣的美食給我們兄妹們吃。媽媽的瓶瓶罐罐里既有美食的美味,更有媽媽味道。我親愛的媽媽,我們喜歡您的瓶瓶罐罐,喜歡您一邊腌制腌制品一邊和兒女們談論學習、生活和嘮嗑,喜歡您關心兒女們的各種碎碎念,愿媽媽健康長壽,讓我們繼續享受您那些有溫度的瓶瓶罐罐里的美食,心安理得享受平凡而又偉大的母愛。


作者/袁信莉

編輯/楊宏毅

審稿/吳洪彪

終審/楊鳳云

投稿郵箱/bcrmtzx@163.com